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工新闻 >> 正文

第二课堂 | “薪火传递”党员实践团开展 “弘扬大别山精神,打造行走思政课”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5-07-12 [来源]: [浏览次数]:

为了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弘扬大别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指示,武汉晴川学院会计学院“薪火传递”党员实践团队将开展一场以“弘扬大别山精神,打造行走思政课”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继续学习弘扬大别山精神。作为新时代青年群体,实践团以“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进、勇当前锋”的大别山精神为指引,在实地探访中感悟红色历史,在青春行动中激活红色资源的时代价值。

会计学院实践团队是由会计学院党总支书记李勇老师,马克思学院院长助理张书军老师、李丽老师,会计学院团总支书记郭庆老师,学生第一党支部书记韩东老师,学生第二党支部书记戴君老师,学生第三党支部书记韩伟老师带队,以及会计学院学生党员、积极分子代表组建而成。此次实践团队将对河南省信阳市新县红色资源进行实地研究。

大别山精神,作为红色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进、勇当前锋”的生动写照。它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光辉篇章,更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坚守信念”是指大别山军民凭借坚定的信仰,在白色恐怖和极其困难的环境 条件下,百折不挠,坚守大别山,使大别山28年红旗不倒,凝结的是大别山军民对党忠诚、威武不屈、坚忍不拔的精神,是“大别山精神”的核心所在。

“胸怀全局”是指在革命的紧要关头,为了革命的需要和全局的利益,大别山区的军民总是从全局出发,用自己的牺牲为全局的胜利创造条件,凝结的是大别山军民顾全大局、甘于奉献的精神,是“大别山精神”的风格体现。

“团结奋进”是指在开创和坚持大别山的斗争中,大别山区军政军民团结一致,为扩大人民军队,保证战争胜利和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凝结的是大别山军民热爱军队、服务人民、同心同德、携手共进的精神,是“大别山精神”的根本保证。

“勇当前锋”是指大别山根据地不仅是我党创建的全国最早的根据地之一,而且在中国革命最紧要的关头,大别山根据地军民都处在最前沿的地位,发挥着重要而特殊的作用,凝结的是大别山军民听党指挥、英勇善战、“勇”字当头、积极进取的精神,是“大别山精神”的革命品质。


历年回顾


2021年,我们首次前往湖北省红安县,通过在纪念馆做志愿服务、采访优秀党务工作者 、 为社区儿童开展党史宣讲活动等形式走 进革命老区,传承红色基因。

2022年,我们挺进大别山革命老区,抵达红色热土麻城,在黄麻起义的策源地之一——乘马岗建立了党史学习基地,与红色纪念馆乘马会馆达成了长期的党史学习合作关系。

2023年,我们前往麻城和红安,实践结合当地红色资源优势,打造“红色+党建+思政+助农”新模式,进行党史学习的深化与拓展。

2024年,我们与金寨县革命博物馆共建党员实践基地,随后实地考察列宁小学等革命旧址,在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历史场景中开展沉浸式党课,通过重走红军路、重演红色故事等形式深化党史认知,以“党建+实践”模式传承大别山精神。

前往河南新县

2025年,武汉晴川学院“薪火传递”党员实践团将再度启程,奔赴河南新县开启青年爱国主义教育之旅。团队计划探访当地革命旧址,开展沉浸式党史教育,延续“红色+专业”实践模式,在传承大别山精神中续写青春担当。

暑期实践出征前,实践队员围绕此次实践活动进行了讨论,锚定新县红色实践,多维筹备:以鄂豫皖苏区旧址为课堂,规划行走思政课路线,安排专人讲解;明确《红军从这里出发》等微电影拍摄分工,用“红色+行走思政课+微电影”传承大别山精神。

希望在实践团队的努力下, 实践队员们能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在观察实践中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让我们携手并进、砥砺前行,在传承大别山红色精神的伟大征程中书写属于我们的青春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