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思政教育 >> 思政教育 >> 正文

院长任良珍在武汉大学珞珈学院首届学生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5-04-25 [来源]: [浏览次数]:

进一步端正学风 努力提高刻苦学习的自觉性

──在武汉大学珞珈学院首届学生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武汉大学校长助理、珞珈学院副董事长、珞珈学院院长 任珍良

(2007年12 月15 日)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学院今天隆重举行全院学生大会,对2006—2007学年度获得各类奖、助学金和优秀学生干部、先进班集体称号的同学进行表彰。我代表学院向受表彰的同学们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希望受表彰的同学,戒骄戒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也希望其他的同学以先进为榜样,见贤思齐,迎头赶上。

据各系和学院学工处、教务处介绍,这次评奖、评助、评先活动开展得十分热烈,同学们的积极性都很高,评选过程相当公平、公正、透明和规范,评选结果也十分理想。这是我们所希望的。据统计,包括华天奖学金在内,学院共有217名同学获奖受助,奖助总金额达34.95万元,获奖受助人数占学生总人数的22.5%,无论是高校还是同类高校,这个比例都是比较高的。这次评选活动是按学年度确定标准的,主要在06级同学中展开,07级同学因为入学时间晚些,只是助学金列入参评范围,其他奖项没有被列入评选范围,相信07级同学能够理解,07级同学以后还有很多的参评机会。

这次评选和表彰活动是建院以来的第一次,具有探索性和开创的意义,学院将会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完善规则,使今后的评选表彰活动更加规范、更加民主、更加公正,让同学满意,让家长高兴。今后,这类活动每年都要开展,要列入学院工作的重要日程,使之经常化、制度化。同时,学院将设法进一步拓宽奖助学金经费来源渠道,使获奖面进一步扩大,使同学们的受益更多。这项工作学院将委派专人去做,一定要做好、做实。

同学们,学院开展评奖表先活动,目的是帮助同学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同学们奋发进取的积极性。借今天表彰大会这个机会,我想与同学们谈谈心,交流一下学习方面的意见。

从总体来看,学院教和学的情况是好的。教的方面以任课教师的配备为例。06级共开设了66门课程,任课教师有127人,其中副教授、教授有85人,占任课教师数的66.7%;07级今年开设了14门课程,任课教师有29人,其中副教授、教授有17人,占任课教师数的58.6%。任课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的比例远远超过教育部规定的比例(30%以上)。这一情况说明什么呢?说明学院对教学工作是高度重视的,配备的任课教师的水平是很高的。根据我们掌握的情况,在学院任课的教师主要是从武汉大学教学第一线上调配来的,也就是说,在教的方面,我们的同学与武汉大学的学生享受着同等待遇。所谓资源共享,应该说这是最主要的资源共享。学的方面,据我们的了解和任课老师的反映,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普遍较高,求知欲和进取精神都很强,到课率和课堂纪律也比较好。从06级的几次考试情况来看,同学们的成绩都在上升。在思想政治学习方面,同学们的进步也很大,讲政治、顾大局的观念不断增强,要求加入党组织的同学不断增多。学工处和各系结合实际组织了一系列有利于同学全面健康发展的活动,如:学习孟二冬先进事迹、为团旗增辉、学习十七大报告会、志愿者服务活动等等,使同学们在做人做事和道德修养方面都得到锻炼和提高。

去年学院开办到今年10月下旬,湖北省教育厅教学巡视组的专家多次到学院检查教学工作,专家们对学院任课教师的配备、教学计划安排、课程设置、教学管理、课堂秩序、同学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我们学院办学规范,开局良好。学院内也开展了多次教学检查,包括上个月开展的期中教学检查,同时学院还开展了教师自查和学生的评教活动。这些工作对学院的教和学都有极大的促进。

上述这些好的方面,应当充分肯定,认真总结,继续坚持和发扬。但是,在教和学的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我们不能忽视,应当引起重视。

在教的方面,我们在教学检查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同学们也提出了一些宝贵意见,涉及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计划的安排、严格课堂纪律和考试纪律等等,教务部门和各系正在认真研究,采取措施,努力改进。

在学的方面,主要是学风问题。所谓学风,讲的是学习方面的风气。学风的好坏关系到学习的成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就这个问题,我讲以下五点意见。

第一,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据了解,有少数同学学习动力不足,对学习缺乏信心,对学习前景比较迷茫。产生动力不足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从目前的情况分析,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可能有很大影响。从教育部发布的信息来看,明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559万人,比2007年增加64万人,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见《楚天都市报》2007年12月6日第16版)这是客观事实。教育部周济部长分析了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五个挑战:一是全国毕业生总数继续上升,但新增就业岗位却没有明显增长;二是就业结构问题比较突出,很多大学生求职过于集中在东南部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到农村和基层社区就业的学生较少;三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有待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比较缺乏;四是社会对大学生就业期望值较高,就业观点滞后于就业形势的发展;五是就业服务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怎么看待这些问题呢?我认为,既要看到眼前的困难,更要看到长远的发展,我们不能见树不见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从眼前看,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但目前的困难只是暂时的,随着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进一步落实,国家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化,科教兴国战略措施的逐步实施,困难问题是完全可以得到解决的,我们应当坚信不移。党和国家之所以把教育作为民族振兴的基石,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是因为我们的人才不是多了,而是少了,还要大力培养各类人才。现在的关键我认为主要有两个,一是就业观念,二是能力素质。我们应当在这两个方面多思考一些问题。我相信,只要我们学业成功,能力很强,“天生我才必有用”,社会会笑纳,在社会竞争中也会立于不败之地。我们每一个同学都应当有这个信心。

第二,要克服浮躁情绪。所谓浮躁就是不深入和急躁。学习来不得半点虚假,也不能急于求成,学习要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也是一桩苦差事。同学们熟知一句名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就是讲学习书本知识,一要勤奋,二要刻苦。我看了被评为国家奖学金和湖北省三好学生郭小芬同学的事迹报道,她对勤奋、刻苦的认识是比较深刻的。这也是她能够取得优秀成绩的根本原因。著名的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强调做学问要坐冷板凳,他自己写了一副对联要求自己:“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意思是说:治学要甘于清贫寂寞,不贪图生活的安逸,不计较社会的冷落;写文章要言之有物,言简意丰,绝不可无的放矢,废话连篇。今年上半年,我看到光明日报有一篇报道,介绍中科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魏寿昆教授的先进事迹,其中有魏教授的这么三句话:“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这些大学问家的思想境界和治事治学精神值得我们好好学习。我不知道有没有同学有浮躁情绪,但我认为有必要提醒同学们,学习不能浅尝辄止,不能有“60分万岁,多一分浪费”的思想,学习要刻苦,要勤奋,要持之以恒,坚持数年,必有好处。

第三,关于到课率的问题。同学们到学校学习,就是求师,就是要听老师指点迷津,世界上没有“无师自通”的人。据了解,近来有少数同学无故缺课,有的专业、有的课程出现到课率不高的现象。这很不好。各系、各专业、各年级和各班级都要引起重视。要严格执行上课的点名制度,对无故缺课的同学要进行批评教育,对缺课严重的要按学院学籍管理和学生管理的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学生会、团委会、班委会的同学干部要了解情况,掌握情况,及时与辅导员和班主任老师沟通,要敢于和善于批评无故缺课的现象。无故缺课是个学风问题,近期一定要纠正过来。

第四,上网要有节制。在信息化社会,通过网络平台联系社会、了解社会、学习社会,加强与社会的交流和沟通,是很有必要的。但是,据调查了解,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缺乏自律,迷于上网,每天大部分时间泡在网络游戏中,有的甚至通宵达旦,昼夜不眠。这种现象很不好,有的同学缺课就是因为晚上上网时间太久,白天起不了床。同时,在宿舍上网太晚也影响其他同学的休息。希望这些同学加强自律,利用网络服务要把握好尺度,适可而止。也希望同学们都互相监督、相互提醒,合理、有节地使用网络平台。

第五,严格执行院纪院规。俗话说:“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这个道理同学们都是很懂的。学院是个大集体,集体生活是要受到一定约束的。为了保证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学院制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在同学们的入学教育阶段都学过,教务部门、学工部门和后勤保卫部门也把这些规章制度印发给了大家,希望同学们重温一下。我要强调的是,考试舞弊是要受处分的,在宿舍是不允许留宿他人的,不能使用大功率电器的,宿舍是要坚持熄灯制度的,在学院里是不允许同学打麻将和玩带彩游戏的,不允许搞传销活动的,等等。这些规定都带有强制性,没有更多的道理可讲,希望同学们都能理解并模范遵守。

上面这些都涉及学风问题,虽然只是反映在部分或极少同学身上,但不能不提醒注意,不能不努力克服。今天在表彰会上讲这些问题似乎是不合时宜,也可能讲严重了一点,但我觉得还是讲一讲好,让大家在高兴的时候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我作为一个老师,作为你们的学长,要对同学们负责,对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我的这些话是情真意切的,相信同学们不会反感,也相信同学们能充分理解并能认真思考。

最后,祝同学们身体健康,学习进步,周末愉快!